12月26日至27日,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暨行业发展论坛和大湾区建筑业新智发展学术论坛在深圳召开。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武振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聂建国、肖绪文、陈湘生、赫晓东,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康健、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赵鹏军、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李国强等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讲。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会长,中建科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仲华出席会员大会并作报告,主持大湾区建筑业新智发展学术论坛。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建筑科技研发序列首席专家叶浩文,中国建筑大师、中建科技副总经理樊则森等20余位业内专家参加论坛并作报告。
会议全面总结了学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深入研讨和展望未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参加会议的专家进行了“施工安全管理”和“行业出海经验”主题分享,参与了“能效、碳效、费效协同探索专业化发展专题研讨”圆桌论坛,深入探讨建筑行业在技术创新融合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与解决方案,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张仲华表示,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作为全国最早、深圳唯一的专注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的学术研究组织,聚焦绿色与智能建造行业发展,致力于成为政府及行业顶级智库。2025年,学会将奋力推进绿色建造试点工作,推广智能建造模式,倾力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多种科技赋能的建筑行业场景,助力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大湾区建筑业新智发展学术论坛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指导、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主办、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旨在进一步落实国家“双碳”政策,以绿色与智能建造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赋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武振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引领全球的变革和挑战,绿色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题,建筑业作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绿色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的重要阵地,迫切地需要把握好AI、绿色建筑发展的战略性机遇,以“好房子”为载体,以区域合作为重要手段,持续推进中国城市绿色繁荣发展,以“中国建造”助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孟建民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建筑业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建筑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作用。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将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推动大湾区建筑产业升级和关键技术突破,促进绿色与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建筑业高质量新智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欧进萍院士以“海上漂浮城镇、风电能源等基础设施—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耐蚀浮体”为题作主旨演讲,详细阐述了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耐蚀浮体技术在海上大型浮体及漂浮建筑中的应用,该技术为永久性海上基础设施提供了经济、耐久的解决方案,拓展了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领域,对推动海洋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与沿海城市空间创新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聂建国院士以“结构创新促进大湾区土木工程高水平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探讨当前结构工程面临的挑战,强调科学技术创新是实现土木工程高性能、长寿命、低消耗的关键路径,通过大湾区一系列典型工程案例,系统展示了结构创新在提升建筑结构性能、延长常规使用的寿命、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显著综合效益,为土木工程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引领结构工程技术进步。
肖绪文院士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探讨研究与思考”为题作主旨演讲,强调建筑装配化是建筑业绿色化转型重要举措,以及产业升级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方面分析总结了建筑装配化的推进意义、要求和现存问题,重点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年研发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为行业推广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照与实践指导。
陈湘生院士以“地铁地下车站双洞密贴顶管机建造技术”为题作主旨演讲,重点介绍了超大顶管技术建造地铁车站的多项关键技术,总结了超大顶管技术建造地铁车站节点力系性能、节点模型、结构设计方法、减碳效益方面的创新成果,深入阐述数智技术与土木工程融合的发展的新趋势,为土木工程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赫晓东院士以“航天新材料技术赋能绿色建筑”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探讨航天材料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潜力,详细的介绍了航天热防护材料的优异性能和在建筑防火保温领域的应用前景,展示通过材料民用化制备工艺与性能优化,开发的一系列高性能防火保温材料,能明显提高防火等级与节能性能,为建筑在高寒、冻雨、冻融等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安全与耐久性提供保障。
康健院士以“智能设计与建造——声环境角度”为题作主旨演讲,从健康、社会、经济等多维度阐述声环境在建筑中的重要性,深入探讨智能设计与建造在声环境优化方面的应用,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在声景设计预测中的案例,以及声源自动识别在智能建造中的实践案例,为城市声环境管理与建筑声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李国强院士以“高性能钢结构及其工程应用”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分析钢结构在绿色建筑中的优势,详细阐述了高性能钢结构在提高承载能力与抗震能力方面的技术路径,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展示高性能钢结构技术在提升建筑质量与安全性方面的显著效果,为钢结构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实践经验。
赵鹏军院士以“城市系统模型赋能CIM的技术实践”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剖析城市作为生命体的运行机制,指出当前CIM技术在系统模拟与预测预警方面面临的技术瓶颈,详细的介绍CitySPS模型的构建原理、技术优势以及在知识赋能与决策赋能方面的应用,通过北京、广州等地的应用案例,展示了该模型如何为城乡建设与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决策提供精准支持。
叶浩文以“智能建造与新质生产力”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分析传统建筑领域面临的挑战,强调智能建造与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建筑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为建筑行业实现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关键路径,对推动建筑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具备极其重大引领作用。
樊则森以“智能建造研究与实践——从构件化到模块化”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中建科技在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全面展示中建科技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打造出的一批标杆示范项目,为助力提升建筑行业智能建造水平作出的科技贡献。
来自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行业学协会、科研机构以及工程开发、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单位的400余名嘉宾现场参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印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的通知。
3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大讲堂第十八期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受邀以“‘好材料’支撑‘好房子’,‘好房子’创造‘好生活’”为题作专题讲座。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家的部领导出席,副部长李晓龙主持讲座。
福建省南平市创新推出的“共有产权”购房新模式,是落实党中央要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生动实践。南平市聚焦购房首付压力和还款压力等难点,通过“国企主导、市场运作”的房地联动模式,出台“共有产权”购房政策,有效推动房地产去库存、稳增长、防风险。
为了打赢保交房攻坚战,福州市保交房工作专班建立了跨部门工作协调服务,融资协调,项目“周例会、周调度”实地核查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保交房部门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验收交付各项难题。
《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月起已正式施行,标志着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迈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办法》着力构建传统村落全链条保护发展体系,强调以系统性、整体性推动传统村落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三月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花草树木,让小城沉浸在一片花开烂漫的盛景之中。家乡以花为媒,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游园活动,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也开启了一场探春之旅。
制度增保障 农民建好房——多地出台实施意见逐步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工作